返回书页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关灯
护眼
162、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赵都安也好奇地看过去。

只见,雅号半山,传言中的“京城第一才子”,谦谦君子模样的韩粥起身。

朝女帝与太师相继行礼,这才捧出一份厚厚的奏疏,双手呈递上,口中说道:

“臣观今日虞朝财政弊病,症结所在,非是开支过多,实乃生产甚少,究其根本,乃民贫力薄,为何?一在徭役过重,二在豪族兼并!”

“臣昔日走访地方,听谚云‘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

“豪族隐田,户籍混乱,每逢灾年屯粮兼并……由此,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

房间中,韩粥声调义愤,字字如锥。

陈词中,赵都安苟在房间的角落,竖起耳朵听,也借此了解财政状况。

说白了,还是封建王朝逃不过几大弊病。

朝廷每年有太多事工事要做,水利,道路,边防,采矿……如此,徭役总要落在百姓身上,影响生产。

再者,大虞的税收也是五花八门,按人头收税。

这年月,收税往往交的是物,层层转手,统计上也极复杂。

再加上地方豪族兼并土地,为了少缴税,又隐瞒人口,造成账目上大量隐田……一团糟。

赵都安偷瞄在场众人,发现学士们神色平静。

显然,对以上的分析心知肚明,关键在于,新政如何改善。

这时,韩粥也说到正题,朗声道:

“臣为此,书策十条。”

“其一,春秋两税法……每逢青黄不接时,可由官府向百姓借贷,半年去利二分……随春秋两税归还。”

“其二,免役之法……”

“其三,分田之法……”

这位略有些文弱的读书人,一条条策略抛出。

每丢出一条,在场的年轻学士们脸色就变化一分。

精通财税,逢人便笑的郭解元坐直了身体,飞快在心中默算贷利。

门阀士族出身,贵公子气度的王猷脸色发沉,却是一言不发,只是嘴唇紧抿。

其余学士,也是面色各异。

有的惊异,有的赞叹,有的沉凝,有的面露担忧……

却无人注意到。

角落里,捧着纸笔偷听的赵都安表情逐渐变得古怪起来。

这十策,虽有许多细微差异,但这隐隐的熟悉感是怎么回事?

赵都安皱眉思索,久远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

青黄不接,分两税……

等等!

赵都安呼吸一窒,他想起来了!

怪不得这样熟悉,什么“春秋两税”法,分明不就是改了名字的“青苗法”么?

还有丈量土地,划分上中下三等的……虽有不同,但不也是均田法的变种么?

赵都安越听越耳熟。

对方这些策略,好几条,都与他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变法相近。

不过,相比于王安石那套,韩粥的策略,虽有几条相似,但在具体细节阐述上,却要温和许多。

且尤其强调:

“务必徐徐图之,且任用贤才。”

显然,这位第一才子心中也清楚,所提出的部分策略存在弊病。

若操之过急,或用人不对,哪怕成功扭转大虞的财政危机,但留下的坑,也不会小。

“嘶……玩这么大?”赵都安轻轻摇头。

任何未曾经过验证的策略,都没人知道具体的结果。

所以,这十条策略,纸面上,的确对扭转朝廷危机有极大功效,这应该也是董太师提及的原因。

韩粥这人,也的确不简单,以区区翰林编修之职,能搞出这十策来,足见智慧。

可惜……赵都安轻轻摇头,知道这套法度,本质乃是搜刮天下财富入国库。

违背客观规律,只怕难成。

手中毛笔,先在纸上依次写下韩粥十策的名字,然后,在“春秋两税”和“分田法”后打了个x。

也在科举改良法等几条策略后打了个对号,这几条倒可采纳。

然后,他又翻了一页纸,懒得再听。

而是刷刷刷,在纸上先写了“一条鞭法”四个字,之后想了想,又划去。

抄都抄了,索性一步到位,他另起一行,写下“摊丁入亩”四字。

而就在赵都安回忆相关内容的同时。

董太师等人,也针对韩粥十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显然,这份奏疏造成的轰动颇为不小。

韩粥凭借此奏疏,也坐实了修文馆中第一青年学士的位子。

只是女帝始终一言不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董太师也深知这方法虽有效,但弊端也不少,干脆放任学士们议论,群策群力,共同商讨。

时间在讨论中流逝的极快。

董太师看了眼沙漏,惊觉已经快到中午,轻轻拍了拍桌案,众人也都朝他看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