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1983:从小剧团开始的强国梦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章造“空军一号”2(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2400万+一千吨香肠,否则的话,我就找空军租用他们的三叉戟。”王跃毫不退让,三个月也是他的底线,《空军一号》拍摄需要做很多准备,如果一架飞机就要半年的话,那他的电影要等到什么时候上映,难道真的要等到运十项目被砍以后吗?

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两位老人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为了运十的前途,他们没有选择,只是,对王跃这家伙将双方谈话的全程进行录像的行为有些不满。

同样,飞机上的计算机和打印机给让他们印象深刻,这边刚谈完,你把便合同就打印好了,双方完成签字后,人家支票就直接递过来了,没有无休止的谈判,也没有连绵不绝的应酬,仅仅几个小时,他们就在飞机上达成了合作。

中午双方都没去餐厅,而是在飞机上吃了一顿预制菜大餐,西贝的龙年欢聚大礼盒同款,十五个菜,分量十足,色香味俱全,让两位老爷子大开眼界,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在飞机上也可以吃得这样丰盛。

吃完午饭,一边等飞机制造厂这边走盖章流程,一边和两位老爷子商讨飞机改造和装修的细节,这个时候,一直充当摄像师的张奕谋也参与了进来,作为《空军一号》的导演,王跃希望他可以加大参与力度,从一开始就把握这部电影的质量,没办法,他虽然有天分,可经验实在是欠缺了不少。

王跃的改装设计实际上是以707为蓝本设计的,加上他本人并不是搞设计的,对飞机了解也一般,所以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而且王跃设计的很多高科技布景都需要研究怎样呈现,既要简单好操作,又不能让人看出破绽,这就需要相当的技术底蕴做支撑,好在马老和程老基本上都能理解并根据国内的技术储备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时王跃才知道,他们对运十预警机型号的预研深度已经远超他的认知了,很多自己意识中只有国外才有的东西其实国内都有,唯一不足的,就是要技术上还有些落后罢了,可是没有关系,像飞机这种东西,从来就不是单一系统的先进性就可以的,可关键的还是系统整合,只要你功底足够深厚,一堆二流零部件一样可以造出一流的飞机来。

打个比方,他空间里的那辆212吉普车,所有的零部件技术水平都不高,就算是那些自己加工的零部件,原厂也能造出来,可为什么自己的车可以在全方位碾压原厂新车,说到底,还是王跃爷爷的系统整合能力。

对于运十王跃也希望能够走上一条依靠技术整合来胜出的道路,我可以所有的系统都不先进,可只要制造出来的成品大差不差就可以了,后世21世纪20年代的时候,西方只要愿意可以远程远比任何一架飞机的动力系统就是最惨痛的教训,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不被敌对势力卡脖子,运十都必须要支撑下去。

不然你以为地球那边咱们和大毛为什么都下死力气研制国产大飞机?难道说他们不知道国产飞机运营成本高,使用寿命低,技术水平落后?大家都明白,可实在是害怕啊,技术越进步,恐惧就越深,实在是太要命了。

——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