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红楼:庶子称雄

关灯
护眼
第678章 战和之争(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贾琮道:“彼处盛行外教,信众极多,几乎无人不信,你们正可以大显身手。”

白秋薇沉吟道:“圣教从未去西域传播,又语言不通,只恐一时难以取信于人。”

贾琮笑道:“庞先生早有妙计,你们去传的不是白莲教的教义,而是他们的教义!”

“嗯?”白秋薇一愣,旋即恍然大悟,忍不住拍手道:“庞先生真大才也!果然是好计策!”

杨四娘一脸懵,看着两人,道:“你们说什么?”

贾琮笑着示意白秋薇解说。

白秋薇道:“庞先生是让我们扮成彼教之人,混入其中,混水摸鱼,凭咱们多年传教经验和一些小把戏,足够糊弄愚夫愚妇。

再慢慢扭曲他们的教义,与咱们自己的教义融合起来,便可轻而易举收揽无数信众。”

贾琮笑道:“正是此意!庞先生说,凡信仰者,必被愚之以所信。古人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连皇帝都会变得如此愚蠢,何况寻常百姓?”

杨四娘笑道:“果然是好办法。”

白秋薇笑着白了他一眼,道:“像你这般什么都不信,是否就不会被人愚弄呢?”

贾琮笑道:“见笑见笑,我刚刚就被人耍了,你们女人啊,越是漂亮越会骗人,我想好好泡个温汤都不成。”

“你说谁?”杨四娘奇道。

“还能是谁,你婵姐姐呗。故意诓妙玉进来,让我好不尴尬。”贾琮没好气地道。

“呸,我看是正中你下怀罢?”白秋薇啐道,“连累我们也倒霉。”

贾琮忙道:“你又含血喷人,爷会使这等下流手段?”

两女呵呵。

“不信就算了。”贾琮话锋一转,缓缓向白秋薇手上抓去:“薇儿,今晚咱都坦诚相见了,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呢?”

“呸!想得美!”白秋薇脸一红,忙起身拍开他手,道:“你还不去了,我还要想想派什么人去西域,你少来打搅。”

贾琮又看向杨四娘。

杨四娘忙道:“我也一样。”

“得,有时候群众工作积极性太高也不是好事。行了,你们早点歇着,我走了。”贾琮苦笑而退。

——

四月初三、初五,连续两封八百里加急战报彻底震惊了神京官场。

第一封说大军粮草被焚,不战而败,先前克复的城池尽失;

第二封说伤亡惨重,主帅南安王被生擒、忠靖侯被俘,其余众将或死或俘,可喜的是大皇子孙秋幸免于难,逃出生天。

随同战报而来的还有两封“国书”。

今日养心殿里阴云密布,气氛凝重得快滴出水来,连透过窗棂照射进来的温煦春光都仿佛变冷了。

熙丰帝脸色铁青,如罩了一层寒霜,眼神冷冽地似可将所见之物冰封,看着御案上的两封“国书”额前青筋乱跳,脑瓜仁儿生疼。

“都说说罢,为今之计……”

这已经是讨论的第三日,议来议去就一个问题,西域还要不要?

由此引申出一个选择,是战是和?

第一个问题,几乎没有异议,大家都说西域还是不能放弃的,不过如何保住西域,意见却大相径庭。

贾琮、李猛、王宁等三大军方首脑一力主战,这一点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打仗,军方才有好处。

且如今王爷党一溃千里,再无锐气,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正是五军都督府重振声威的时候。

而众文臣却十分暧昧,一面说着天朝故土不可弃,一面又说才遭大败,不宜再轻动兵戈,还须从长计议,就这么计议了好几天也没个准话。

贾琮慨然出班道:“这两日诸位同僚都达成了共识,即西域决不可弃!

虽说新败,不过损失的都是藩王亲卫,朝廷精锐尚在元气不失,且国朝猛将如云,何不再遣良将破之?”

李猛、王宁皆附和道:“臣附议。理应重整旗鼓,光复河山,莫让蛮夷小觑了天朝,否则必有后患。”

熙丰帝不置可否,望着众军机道:“诸位以为如何?”

顾涛出班道:“臣以为每举兵事,动关全局,是以谋划之始,断不可轻于言战,而挫败之后,又不宜轻于言和。

若整军再战,如今国库见底,兵饷从何而来?

若再借藩王之兵,恐生不测之患,若动用朝廷精锐,则腹心空虚,皆非良策。

且军费如何筹措还须思量?冯大人,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钱来?”

冯远苦着脸道:“南安王浪战一回,白费了千多万银子,我如今是变不出一文钱来。

且说句不好听的话,西域大败,凭空葬送各藩二十万人马,恐怕诸藩没一个不骂娘的。

若朝廷不留点后手,勉强再战,胜败另说,只怕万一诸藩趁机作乱,那可就内忧外患,祸起萧墙了。

到时候大军远征于外,藩王作乱于内,谁来收拾?”

众臣皆缓缓点头,若出现这种全局崩坏的情况,只怕要变天了。

李猛、王宁对视一眼,冯远所言已非简单的战还是和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轻言开战容易,稳定江山社稷难,一时都有些语塞,不

知如何反驳。

王宁思忖片刻,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顾中堂、冯大人所言固有道理,西域虽远,必从全域谋之,九边虽安,必以不安论之,方可万全。

臣以为南安王此败在于轻敌冒进,徒拥重兵,不能见其利。

兵法云,兵贵精不贵多,若是再战,可遣贤良将帅,统精锐之师,不须太多,七八万可矣。

如此既省花费,朝廷也不至于无力应变。若坐视胡尘蜂起,只恐西域既失,九边亦生效仿之心。”

董仪摇头道:“王都督此言差矣。前次二十万大军既丧,何言七八万人可胜?此一也。

其二,粮饷何来?难道又去藩王处借粮?这等手段,可一不可再,若全靠户部拨付,七八万人远征万里,所费几何?

其三,西域黄沙万里,荒漠连天,食之无味,取之无益,若战事再起,靡费之巨,可想而知,朝廷岂堪重负?

何必举家国九鼎之力,取万里不毛之地?于国家何益?此臣不解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