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重生之景泰大帝

关灯
护眼
第43章 杨善的危与机(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杨善在无意中听说一群放假出门的士卒在谈论此事,于是便留心听了一会,又叫过来两个士卒问了一下,便大概猜到这个消息的原委。

原本他不想多事,但是今天孙太后突然逼他弹劾朱祁钰,没办法,他只好跳上贼船。

既然打算干这件事,眼下没了退路,杨善也就不藏着掖着,直接把这个消息拿了出来。

大明的监军制度始于太宗皇帝朱棣,这个制度在靖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确保了军队的稳定。

开始是宦官监军,后来又加上了文官领军,彻底消弭了武将造反的可能性。

朱祁钰最初只是给了石亨“出关不封刀”的权力,最多就是一些腐儒跳出来阻拦,朱祁钰也不在于。

但是,现在朱祁钰又拿掉了监军,直接让石亨领军,这么做就让一些文臣很不爽了。

不过朱祁钰运气好,自从他说服了兵部尚书于谦之后,这件事就基本定了下来,毕竟在这个风雨飘摇社稷不稳的时候,石亨仅仅只有五千兵马,并不能威胁到江山社稷。

再加上于谦的干练和果决,大佬们也基本不再出头,文官们闹了一阵就消停下来了。

当然,消停下来的原因还有,朱祁钰给他们安排了一大堆任务,限时完成。

至于宦官集团,随着王振一系的倒台,基本上都在装鹌鹑。

况且这次出击是深入草原,很有可能有去无回,有资格当监军的太监少监们才不傻呢。

因此,朱祁钰也就没有太在意。

不过朱祁钰不在意,杨善在意了,并且打算利用上。

孙太后听杨善说了这个消息,眼中精光爆射,立刻道:“郕王果真是胆大包天了,连太宗的祖制也敢打破。”

杨善点点头,答道:“此事的确不妥。”

“我大明朝自太宗以降,凡事出动卫所必有监军。”

“此次武清伯率军出击,郕王殿下居然特许不设监军,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万一石亨有了什么心思,那大明社稷很有可能会动摇。”

“毕竟,武清伯也是沙场悍将。”

孙太后点点头,道:“的确有这种可能。”

杨善又继续道:“还有就是武清伯。”

孙太后奇道:“武清伯怎么了?”

杨善答道:“武清伯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一同帅军与鞑子战于阳和口,西宁侯和武进伯均战死沙场,只有武清伯单人匹马逃了回来。”

“这种贪生怕死之辈,怎能独自领军。”

孙太后大怒:“杨大人不说,哀家还不知道呢。”

“这石亨居然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郕王居然也敢用他,还真是昏聩啊。”

“如此作为,怎能担起摄政之位?”

杨善看着佯装大怒的孙太后,没说话。

他已经给孙太后找到了两条朱祁钰的罪状,剩下的就看孙太后该如何发挥。

孙太后这会心情舒畅了很多,问道:“明日就看杨大人的表现了。”

杨善躬身行礼,大声答道:“臣万死不辞。”

对于孙太后打算谋算自己的事情,朱祁钰是一点都不知道。

他只是在思考总督独石堡的右少监陈公发来的奏折。

这道奏折很有意思,说的是巴图特部首领阿剌知院要讲和。

自从蒙古人被打回草原,黄金家族失势,草原上的蒙古人就分成了诸多部族,目前瓦剌的实力最强,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了草原,也先被封为太师。

不过也先也只是太师,上面还有一个理论上的大汗,那就是脱脱不花汗。

只不过脱脱不花的整体实力比不过也先,所以也先才是瓦剌实际上的首领。

而巴图特部的首领阿剌知院作为也先手底下的重臣,统领瓦剌右翼诸部,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土木堡之战,阿剌知院配合也先一起行动,一举抓获明朝皇帝朱祁镇,歼灭明朝二十万大军。

不过等到也先抓到了明朝皇帝朱祁镇,阿剌知院的态度便转变成主和。

因此,他特意派人射出箭书送上龙门城,点名了自己要讲和,还派使者解释了原因。

“我阿剌知院虽然是巴图特部的首领,但是也已经上岁数年老了,不想临死前留个恶名。”

“皇帝以前就对我不错,我也劝过太师也先,但是他不听。”

“你们要是不信我说的,可以把我的信转交给朝廷。”

“当然,我也会去和太师说说,看看能不能往来和好。”

一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脑子笨一点的就会直接被忽悠住,弄得这场战争里没他什么事情,完全忘记了,就是他阿剌知院配合也先一举击败明朝大军,抓到朱祁镇的。

朱祁钰丢下陈公的奏折,嘴角露出了一丝嗤笑。

“这个老家伙,忽悠谁呢!”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