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关灯
护眼
1 第 1 章(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还说了很多在乡下过日子的苦楚。

于朵听得不寒而栗。

不过她运气比较好,现在不用再下乡了。

但她也得自立才行。

所以,还是得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

而且她现在还有了更远的规划:存着工资,争取上高中、考大学!

之前高考被取消了十一年(1966-1976年),国家现在很重视大学生。

那些天之骄子还没有毕业,好多的分配去向都已经定了。

都是去政府或者其他好单位坐办公室的工作。

只做一个女工,如今已经不能满足于朵了。她想上大学,也成为那样的天之娇女!

于朵手腕写得有些发酸了。她转头看一下侄女儿于安娜在做什么。

小家伙蹲在旁边的花坛看斗虫虫呢。

幼儿园放学比较早,这会儿哥嫂还没下班,侄儿也还没放学。

于朵就带着她一起过来了。叮嘱她就在旁边玩,不要跑开。

侄儿于鹏和侄女都是于朵带大的,比较听她的话。

安娜这个名字是因为嫂子很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

而且听着也洋气,就定了这个名字。

于朵觉得比她自己的名字好听。

她爸当初是希望能再得一个儿子,这才会让意外怀孕的母亲生下她的。

可惜生出来又是个女儿,他就不大高兴了。又多一张嘴巴吃饭啊!

差一点她就要叫于多了。又余又多,完全不受期待的小女儿。

不过还好,她打小就比较会察言观色,撒娇、卖乖,让自己日子好过。

她爸妈慢慢也就转变了观念,对她也好起来。

“娜娜,要不要喝水?”

于安娜点头,“要,我要喝。”

于朵放下粉笔,拿起穿着‘小棉衣’的军用水壶过去,拧开瓶盖,弯腰喂侄女儿喝水。

等她喝过,于朵准备自己也喝两口润一下嗓子。

就在这时候,有路过的女工道:“于朵,你姐从乡下回来了,大包小包的。”

于朵一愣,二姐回来了?

自从嫂子接班,听到消息的二姐回来闹了一场,就很少和家里联系了。

那一次二姐闹得很凶,也哭得很凶。

她说爸妈说过的,让她下乡不过是权宜之计。政策规定他们家这种多子女的家庭,只能留一个。

于朵当时才五岁,不在此列。但二姐和大哥必须去一个。

父母重男轻女嘛,就定了让大哥接妈的班,二姐去下乡。

但是承诺二姐,去熬几年,等爸到退休年纪就让她以接班的名义回城。

不给组织上造成负担,还是可以想想办法把人弄回来的。

爸是五级钳工,工资高。

妈只是普通工人,所以大哥接妈的班比较划算。

妈提前内退让出位置,还有一份不多的退休工资可以领取。

大哥就从学徒工做起。

爸工资高,家里还需要他做贡献,所以还要多干几年攒些钱。

所以委屈二姐下乡待几年。

结果,二姐还在乡下,爸的工作就当聘礼给了嫂子。

这在当时相当于断了二姐回城的希望。她得到消息后能不回来闹么?

但闹也没用,嫂子都已经上了一段时间的班了。

然后,居委会的人也来家里过问。

知青回家是必须向所在村的村干部请假的,开了介绍信才能去买车票。

村干部批了多少天的假,到期就得回去。

居委会不让二姐逾期滞留北京,她只能打包回乡下继续劳动。

那之后就只有爸妈过世的时候,二姐才回来过。

这又是六年过去,于朵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

不过人回来了自然是好事。

如今知青可以分期分批、大面积的回城了。

今年10月云南农场五万知青罢工,给中央写信请愿。

然后邓公就发话,“让孩子们都回来吧。”

去年恢复了高考,通过考大学,一批知青回城了。但这是凤毛麟角,大学只招那么多人。

考不上的占95%,这还不包括没报名参加的。

另外就是通过招工回城了。

除了特殊人才,就只有接父母的班这一个渠道。

但这回不同,政策允许所有未婚的知青直接回城。

上个月于朵还听到大哥和嫂子说悄悄话,说打听到二姐已经在当地和一个知青结婚了。

她回不来!

如今怎么又回来了?

于朵对黄师傅道:“师傅,我二姐没有家里大门钥匙。我回去给她开下门再回来。”

在画背景画的黄师傅看看她写了大半的整幅板报,“还有时间,你明天再来继续写好了。”

他就不接着写了,保持一个笔迹最美观。

“好的,谢谢师傅!”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