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主动改嫁!疯批太子缠我入骨

关灯
护眼
第174章 好好利用一下来自未来的脑子(完结)(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那边钦天监很快选好了日子,就定在三个月后的九月十八。

佑安帝认认真真地写了诏书,彻彻底底地把政事交给太子,自此之后再无后顾之忧,每天一颗丹药,每夜召个美人,快活得不行。

白日就喝喝茶,逗逗鸟,悠闲极了。

这边慕容玄按部就班地处理朝政,等到九月十八,安安心心地坐上那个位置,改年号为乾元,尊佑安帝为太上皇。

慕容玄下了旨意,封了沈惜月为后,尊秦皇后为太后,姜太后为太皇太后,至于佑安帝原先后宫的那些人......照着佑安帝的意思,全都封了太妃。

慕容玄做了皇帝,才发觉佑安帝给他留下的真是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里空虚的大烂摊子。

这些年地方欠国库的财政加起来,足足三千万两之多!

佑安帝......可真是个好爹呢。

好在那边沈惜月也没闲着,从顾芷兰那整理的几十条后世经验凝结出的治国良策,就都交给了慕容玄。

而慕容玄召集以宋相为首的几位心腹大臣议事后,便吩咐下去开始执行。

顾芷兰写在第一条的话便是,要想富,先修路。

沈惜月觉得这简直是所有计策中最精华的一条。

不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只有四通八达了,商贾往来贸易自然发达,商户们能缴的税收自然而然就多了,国库何愁填不满?

于是,修路的事交给了她大表哥宋仓,二表哥宋廉则负责从旁协助......毕竟二表哥就是大顺生意做得最大的商人,他的脚步几乎踩过了大顺每一寸土地。

而开运河这事,就交给了本就擅长治水的工部尚书谈宜春。

顾芷兰提的第二条建议,便是开放外贸通商口岸。

当时顾芷兰讲了他们后世的一大段闭关锁国的历史,说故步自封便是死路一条,沈惜月将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记得十分清楚,于是便提议加开恩科,把新科进士们,送到大洋彼岸去学习一年,再回来委以重任。

与此同时,也鼓励大顺的商贾,尝试把丝绸茶叶等卖去西洋。

但要去做这些事,首当其冲需要的,样样都要银子。

于是户部的赵尚书一睁开眼,看见一堆人来朝他要银子,他都要哭了!

他哪有银子啊,户部是管钱的,不是产钱的!

上回增设两个新部,又掏出一百万两银子,教育部不是赚银子的就不说了,可那商部,赚的银子,可是一分都还没交到国库啊!

没银子这是他能解决的事吗!

他赵尚书也只是领月俸办差而已!

于是沈惜月灵光一闪,既然她能借顾芷兰这颗未来的脑子,来研究治国良策,那为什么不可以借未来的银钱,来解决现在的困境呢?

她还特意去问了顾芷兰:“你们后世有没有人用过这样的法子?”

顾芷兰听到后,整个人都震惊了,这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国债嘛!沈惜月居然想出来了?她是个什么怪物吗?居然进步得这么快?

这就是真正天命之女所拥有的天赋异禀吗?

好一会儿她才认命道:“有,在我们那个时代,叫国债。”

通俗来说,就是让百姓向朝廷放印子钱,富户拿着自己手里闲置的银子,去买朝廷发布的债券,到期后,朝廷再连本带利地还给百姓。

这个法子,简直是绝了,最绝的是如此一来,把几乎整个大顺的银子都掌握在朝廷手上了,国债给的利息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还合法!

那么与其把银子放在仓库里吃灰,不如钱生钱啊!

但新政策总是需要有人带头的,于是沈惜月把自己书局和香铺这些日子赚的二百万两银子都卖了国债,秦国公府紧随其后,也买了一百万两,再然后是宋相,再然后文武百官都或多或少地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