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秦帝国

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第一节 阴山草原的黑色风暴(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气煞老夫也”头曼单于捶胸顿足,一时没有了主意。

大将们纷纷请战,主张明日改变战法,飞骑迂回奔袭秦军后路。单于庭的统兵大将立即反对道:“我五十万人马连秦军一个山口也没能撕开,连云中郡大掠都被挡在了山外,秦军显然有备,此战不能再打”纷纭争论嚷嚷不休,进退两难的头曼单于终于决断:撤回阴山北麓整修旬日,探清秦军情势后再战。正在此时,游骑斥候紧急飞报:秦军骑兵大举反击,正从北河大举向北杀来头曼单于怒火中烧,大吼下令:“蒙恬秦军竟敢与老夫飞骑搏杀,好正中我下怀能战者全体上马,老夫两万精锐飞骑前锋冲杀,杀光秦军”

喝令之间,头曼单于飞身上马。亲率北撤大军飓风般向南杀来。

却说统帅蒙恬的连环部署。九原秦军的强弩防御步军。总数不到十万。匈奴骑兵群一退却,强弩步军立即换乘快马,从事先勘定的秘密路径分头进入阴山地带的预设壁垒。与此同时,二十万埋伏在北河草原山峦河谷的飞骑,分作左中右三路,同时迂回包抄匈奴骑兵的阴山集结地。左西路,是从北河出发的扶苏部五万飞骑;中南路,是从幕府营地出发的蒙恬部十万主力,右东路是从云中郡出发的辛胜部五万飞骑。蒙恬预定的战法是:河南地首战之后匈奴若退,则秦军飞骑立即出动,一鼓作气追杀。不使匈奴主力大军脱身;辛胜军与蒙恬的主力军合击追杀匈奴主力大军。扶苏军则以追杀头曼单于的单于庭精锐飞骑为使命,可临机决断战法。首战防御,一切皆如所料,全军立即依照预定部署奋然北进。匈奴斥候游骑发现的秦军,正是大举越过河南地向阴山草原正面进逼的蒙恬主力。向南杀来的匈奴大军与向北杀来的帝国大军,骤然碰撞在阴山南部草原。蓝天明月之下,数十万飞骑如无边海浪弥漫草原,呼啸着展开了真正的轻骑搏杀。蒙恬对秦军将士的预先军令。竟然是嬴政皇帝与他的两句话:“老秦人是马背部族,飞骑鼻祖一定要杀出威风,教匈奴人知道钉子是铁打的”此令粗豪简洁响亮上口,一经传下立即成为秦军飞骑的战地军誓,遍地吼得嗷嗷叫。秦军骑士一路北上,这道军令被无尽的怒吼迅速简化为三句话:“马背部族飞骑鼻祖钉子是铁打的”

每次吼一句,轮番吼来,声震草原,大见威风。

两军无边展开,一边是翻毛羊皮白茫茫,一边是深色皮甲黑蒙蒙,毫不费力辨认得清清楚楚。大对夜战路子,更对两边骑士的简洁秉性。秦军骑士多为灭国大战之主力,久经锤炼,对酷烈搏杀如家常便饭,更兼一班老秦将士闻战则喜的老传统,飞扬呼喝全无生死畏惧,立即以万人将军为大区,分作十数个巨大的战团各自楔入了白色海洋。秦军此时的兵力是不足二十万,而匈奴骑兵群是三十余万,分区楔入包围分割,正是蒙恬预定的战法:敌军多于我军时,以楔入之法实施斩首战斩首记功乃是秦军老传统,然自灭国大战开始,秦军威势日盛,敌军动辄一击即溃,真正的搏杀斩首大战已经很少了。今日对手尽是骄狂不可一世的飞骑,原本便骄傲无比的秦军,被那马背部族飞骑鼻祖的誓言激发得更是热血沸腾杀气贯顶,分明数量少,却更为勇猛,排山倒海一无惧色地分做条条巨龙,将白茫茫海洋搅成了无数个巨大的漩涡。

秦军骑兵的基本阵形,仍是白起开创的三骑阵。一个百夫长率三十三个三骑锥,便是一个威力巨大的独立搏杀群。而匈奴骑兵则仍然是千百年几乎不变的原始野战之法:部族军为最大群落,之外基本便是各自搏杀,百人长千夫长乃至万军大将,一旦陷入混战,立即无法控制全军。因此,饶是匈奴骑兵众多,还是被秦军一块块撕裂,一块块吞噬。更有一点,匈奴骑兵白日尚未真正搏杀便遭重创,南来大军人与马十之六七都有轻伤,不是胳膊腿伤痛无力,便是某处疼痛难忍;虽说奋然搏杀中忘乎所以,吃力处毕竟依然吃力,往往不是战刀砍杀滞涩,便是战马转动不灵,与未经搏杀的帝国生力军相比,几个回合便立见下风。

秦军更有一长,这便是兵器。匈奴是胡人弯刀,秦军是阔身长剑,形制各有所长。秦军兵器优势在材质优良,在制造精细。其时,中原冶炼技术比匈奴高出许多,秦军铁剑俱以掺有各种合金成分的精铁锻铸,其硬度弹性均大于胡人弯刀。战场千军万马大搏杀,刀剑互砍远远多于真正杀人的一击。而一旦互砍,比拼的首先是兵器的硬度与弹性,硬度不够容易缺口甚或被砍断,弹性不够则容易折断。秦军兵器制作之精严,堪称天下无双,一口长剑至少可保一战不毁。而且,秦军骑士还以军法规定,每人一长一短两口剑、一张弓,以防万一兵器有失。而匈奴毕竟铁料铜料相对稀缺,战刀大多是人手一口,但有闪失便无可替换。凡此等等对比之下,不到一个时辰,匈奴骑兵群便渐渐显出了劣势,而天色也已经渐渐显出了晨曦

正在此时,西北方向杀声大起,一股黑色洪流如怒潮破岸,汹涌直逼匈奴骑兵群中央的头曼单于大旗。匈奴大军立见混乱,一片呼喝声大起,纷纷大叫单于退兵。

这支生力军,正是扶苏的五万精锐飞骑。

白日大战之际,扶苏所部隐藏在北河北岸的河谷地带。一得匈奴人回撤消息,扶苏立即率部在夜色中从西北大迂回向东北疾进。扶苏很熟悉阴山大草原地理,本意是要在中途截杀正在南进的头曼单于。不料赶赴阴山中部草原之时,头曼单于已经与北撤主力会合。扶苏部便隐蔽在了一片山地之后,欲待匈奴人分部北归时专一咬定头曼单于。堪堪等得小半个时辰,却闻杀声大起,匈奴军全部返身杀回了南部草原。扶苏深知秦军战力正在最旺盛时期,必能顶住匈奴冲杀,不必急于从后追杀,故有意后于匈奴军大半个时辰,方才南进。所以如此,在于扶苏要留下堵截追杀头曼单于的必要距离。对于飞云流动的大规模骑兵群,贴得太紧往往容易使其在混乱中脱身。然则,扶苏又不能使头曼单于真正成为匈奴骑兵群的轴心,必须在要害时刻搅乱匈奴人的轴心。及至尾追到南部草原战场,晨曦中眼见匈奴军显出了混乱,扶苏立即决意趁势一击,迫使匈奴人真正溃退。是故一发动冲杀,扶苏部便全力冲向已经能清楚看见大旗的头曼单于的护卫飞骑。

头曼单于正在混战搏杀中思谋是否退兵,突见一支生力军从侧后大举杀来,又见自家人马乱纷纷吼叫已经生出畏惧之心,立即喝令退兵。大草原之上面临同样飞骑的敌手,一旦退兵便得放马飞驰,否则会被敌军紧紧咬住追杀,有可能全军覆灭。而一旦放马逃命,则必然漫山遍野阵形大乱,根本不能整体呼应。此时的匈奴人,正好遭遇了这种骑兵作战最为狼狈的境况,兵败如山倒,遍野大逃亡。秦军飞骑则根本不需要主将军令,立即聚成了一股股黑色洪流,遥遥从两翼展开包抄追杀。扶苏的五万飞骑冲杀在最前端,分成五股大肆展开:左右两翼各一万,圈定单于部不使其遍野流散;中央两路则如巨大的铁钳张开,死死咬定那支大旗马队追杀不放;另有一万骑士,则左右前后策应,随时驰援各方。

此时正逢秋阳升起,漫天朝霞之下,草原苍苍人马茫茫,黑色秦军如风暴席卷阴山,白色匈奴则如被撕碎的云团漫天飘飞身不由己。如此数十万骑兵群的大规模追杀,在整个草原战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列位看官可以听听历史的声音。

史记蒙恬列传云:“是时,蒙恬威震匈奴。”盐铁论伐功云:“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汉书匈奴传云:“头曼不胜秦,北徙十有余年。”汉书韩安国传云:“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

这是公元前215年初秋的故事。

深秋时节,嬴政皇帝在遍野欢呼中抵达阴山草原。

此时,三十万秦军已经全部越过了河南地,在北河之外的连绵山地筑成了新的基地大营。一个多月的大追杀,匈奴诸部族残余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自北海今贝加尔湖以南,数千里没有了胡马踪迹。狼居胥山今乌兰巴托地带的匈奴单于庭,也只有仓促逃走所留下的一道道越冬火墙的废墟了。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的牧民们欢天喜地地大举北上,全然不顾深秋衰草,一反时令地在阴山南北处处扎下帐篷,燃起了昼夜不息的篝火,歌舞赛马摔跤等等庆贺狂欢连篇累牍不一而足。农人商旅也欣欣然北上。漫游在传说中的阴山大草原之上,品味一番“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的神韵,徜徉在牧人狂欢的海洋里。那一日,闻得皇帝陛下要亲临阴山,整个大草原骤然欢腾了起来,万岁呼喊声闻于天,所有商旅马队的酒都卖得一干二净了。

秦军营地更是前所未有的振奋欢腾。

嬴政皇帝带来了百余车御酒,举行了盛大的犒军典礼。史无前例的,每个百人队赏赐了三坛御酒。在历来大军犒赏中,王酒之于士兵大多都是象征性的,能干人队得一坛王酒和水而饮,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即或当年灭赵那样的庆贺,也同样是千人一坛王酒。今日皇帝千里北上,竟能使百人而得三坛御酒,其赏赐规格显然大大高于灭国大战,将士们的惊喜情不自禁地爆发了。入夜犒军大典,三十万将士人手一支火把,在大草原连绵排开,直如漫天星辰。云车上的蒙恬高呼一声分酒,片刻之间,每人面前的大陶碗里居然都有了八九成满的一碗真正的御酒。对于士兵们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巨大荣耀。猎猎火把之下,所有的将士都举着陶碗泪水盈眶了。随着蒙恬的又一声高呼,将士们全体举碗痛饮,而后骤然爆发了一声震荡整个阴山草原的皇帝万岁的呐喊,四野民众随之齐声呐喊,皇帝万岁的声浪铺天盖地地弥漫了整个大草原。

声浪渐渐平息之后,嬴政皇帝的声音在高高云车上回荡起来:“将士们,臣民们,朕今犒军,赏格高于灭国大战因由何在只在一处:剪灭六国者,平定华夏内争也驱除匈奴者,平定华夏外患也生存危亡,外患之危大于内争之危华夏文明要万世千秋,便得深彻根除外患否则,华夏族群便有灭顶之灾华夏族群便永远不得安宁唯其如此,大秦非但要驱除匈奴于千里之外,还要修一道长城,将外患永远地隔离华夏文明之外”

“修长城”整个阴山草原都在震荡。

“皇帝万岁长城万岁”万千军民都在呐喊。

那一夜的景象,长久地烙印在了边地民众的记忆里。多年以后,西汉初立而匈奴再度南下,纷纷南逃的阴山牧民们每每想起秦时的辉煌与荣耀,无一人不是万般感慨:“还是人家老秦厉害杀匈奴如猛虎驱羊,就连犒军酒也是三十万人一声吼始皇帝一说修长城,啧啧啧是军是民都嗷嗷叫,老秦了得也”

次日,嬴政皇帝在幕府备细听取了蒙恬扶苏辛胜章邯四人的军情禀报。扶苏很为没有捕获头曼单于而愧悔,向皇帝自请处罚。嬴政皇帝看了看急于为扶苏辩解的蒙恬三人,破例地摆摆手呵呵笑道:“算了算了,功过相抵。真要处罚,只怕我要费牛劲也。”蒙恬三人不禁一齐笑了起来。归总军情之后,君臣议定了五件大事:

第一件,明年再次追杀匈奴,彻底平定阴山以北;第二件,立即筹划修建长城,以为永久屏障;第三件,实设边地郡县,将北河与阴山边地统一设县管辖后实际设二十四县;第四件,向北河迁徙数十万成军人口,一则修长城,二则仿效南海郡秦军长久定居戍边。后来,迁徙北河的数十万成军人口定居北边,镇抚千里,称为“新秦”之地;第五件,加紧修筑九原直道,以保障粮秣输送。

诸事议定,嬴政皇帝在当夜与蒙恬密谈了许久。

嬴政皇帝先告知蒙恬,两位老将军的葬礼都以国丧大礼举行了。王翦葬于美原山庄,蒙武葬于北阪山塬,都是他亲自护灵下葬的,蒙毅也日夜跟随着忙碌。蒙恬眼含泪光,默默地对皇帝深深一躬,便不再就父亲丧事说一句话了。蒙恬清楚地知道,皇帝必然有更为要紧的大事要说。默然一阵。嬴政皇帝对蒙恬说起了一件异事。在蒙恬北上之后,他想看看大丧之际的咸阳民情,一日晚上带着四名卫士出了皇城,走进了咸阳街市,后来又出了咸阳东门,漫步到了兰池宫外。便在宫外那段林荫大道的阴影中,突然蹿出了两名剑术极高的刺客。那夜他没有带剑,若非一步滑倒跌人树后,那飞来两剑定然刺中要害了。四名卫士飞步赶来,那两名刺客却死战不退,若非用了弓箭,四名卫士未必杀得了两名刺客。当夜,咸阳令立即在关中大肆搜捕捉拿刺客余党,分明是疑犯多多,一连大索二十日,却一个也没有捕获。

“有此等事”蒙恬大是惊愕。

“此次之险,过于荆轲行刺荆轲一支匕首,此次两口长剑。”

“剑锋淬毒”

“正是。”

“兰池宫靠近尚商坊,必是山东六国老世族所为”

“大体不差。”嬴政皇帝点头道,“教人疑虑者是,当年荆轲行刺,秘密预谋何其久也如何山东老世族业已失国,竟能在短短时日内,筹划得如此缜密之行刺”

“更有要害处”蒙恬见事极快,“刺客何以能如此准确地得知陛下行踪”

嬴政皇帝默然了。望着幕府外隐隐游动的甲士,望着甲士身后蓝幽幽的夜空,嬴政皇帝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蒙恬正欲开口,皇帝却摆了摆手低声道:“还有一件更大的黑幕。”蒙恬蓦然一惊,顿时打住了冲到口边的话语。嬴政皇帝说:“扶苏与张苍的南下密查,揭开了一道教人惊心动魄的黑幕。扶苏虽然没来得及禀报便北上了,但郑国与张苍深觉此事重大,还是在兰池刺客事件之后全盘秘密奏报了。”皇帝缓缓地说着,脸色从未有过的阴沉可怕。及至说完,素来镇静从容的蒙恬连手心也出汗了。

“此乃国本之危,陛下可有对策”

“你且先说,何以应对”

“老世族害国害民,必得放开手脚大力整肃”

“是也,是也。”嬴政皇帝缓缓点头,缓缓说着,“显而易见,我等君臣,既往还是将山东六国老世族小觑了。朕没有料到,六国老世族能有如此险恶之密谋,能有如此举事之实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更有甚者,朕没有料到,老世族竟能搜刮自家老封地民众之田产。其狠其黑,莫此为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朕一想起张苍的这句话,每每都是心惊肉跳。蒙恬兄,复辟势力向老秦人宣战了”

“陛下再打他一场定国之战舍此无他途。”

“说得好立国之后,再打他一场定国之战”

君臣两人的笑声回荡在穹庐般的幕府,回荡在大草原金色的黎明

注释:

1秦六尺为步,秦尺大约今日八寸余,五六百步大体折合今八百余米到一千余米。,,;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