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秦帝国

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第五节 围魏救赵 孙膑打了千古一仗(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幽静的小庭院里,一辆轮椅缓缓的游动着,来到高墙下的浓荫处,轮椅停了下来。

椅上的红衣人苍白清癯,一头长发和三绺胡须也显得细柔发黄,让人觉得他很文弱,也很年轻。只有那宽阔的前额、犀利的目光和沟壑纵横的皱纹,隐隐显出他曾经有过的飞扬风华和沧桑沉沦。他专注的看着高墙下一片泥土摆布成的“山川地形”,竟仿佛钉在那里一般。

他就是孙膑,一颗光芒乍现便又骤然消逝的神秘彗星

想到出山以来的险恶经历,孙膑恍若隔世一般。十年前,他和师兄庞涓告别了老师鬼谷子,便一起到了魏国。本来,孙膑要回自己的祖国齐国,庞涓的目标是去魏国。可在走到魏齐分道的十字路口时,庞涓却突然显出一种殷殷之情,说不妨先顺路和他一起到魏国看看,若魏国不容人,他们就一起去齐国。孙膑几乎是想都没有想便答应了。魏国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国,能去魏国自然是天下名士的第一愿望。孙膑原先其所以没有这样想,而提出了先回齐国,一则是想先回去祭扫祖先陵园,顺便再看看齐国这些年的变化;二则是隐隐约约的觉得,既然师兄庞涓要去魏国,那么自己最好另谋他途。毕竟,他们俩人都是兵家弟子,所学相同,在一国的任职也必将相同,难免或多或少的有所冲突,避一避自然要好一些。孙膑还记得,下山前他们俩人做告别游山归来,老师问他们准备各去何国,俩人都说没有想好。白发苍苍的老师笑了,“既然如此,为师且与你等做个钱卜,国名先写在这里,有字国名一面乃庞涓所去处,无字一面乃孙膑所去处。如何”孙膑高兴的笑了,“好,老师正好为学生解惑。”

老师拿出了一个厚厚的魏国老铁钱,那还是魏文侯时期第一次用铁铸钱,也是天下第一次出现的铁钱,现下已经很难见到了。老师很是喜欢这种“文侯铁钱”,说它厚重光滑,颇有灵性,用做“钱卜”最为上乘。正在老师闭目沉思将要掷钱之际,庞涓突然高声道:“老师,弟子愿赴魏国”

“呵,也好,发自内心,便也是天意了。”老师目光一闪,却又是散淡的笑容。

“老师,弟子以为,同室修习,庞涓与师弟当坦诚相见,各显本心,无须天断。”

“也好。孙膑呢”

“如此,”孙膑略微沉吟,“弟子便回齐国了。”

老师摩挲着掌心的铁钱,眉头一皱,却又突然大笑,“时也运也,终是命也。好,好,好。你们去吧。好自为之了。”

本来,事情就这样定了,孙膑也没有再多想,更没有想到师兄对自己的殷殷相邀。当时,他确实是被感动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这样一个偶然的原因,竟然使他本来清晰坚实的人生轨迹突然被折断了

可是,纵然现在回想起来,孙膑仍以为那时侯的庞涓还没有害人之心,只是确实对能否留在魏国没有信心,预先留条齐国退路罢了。包括下山前庞涓突然先行确定去魏国,阻止了听天由命的钱卜,无非也是私心重了一点儿而已。孙膑对师兄这种精明其实很早就有觉察,只不过始终不放在心上。

庞涓师兄出身寒门,父母夭寿而亡,从小被经商的叔父抚养。叔父常年奔波在外,叔母与堂兄弟们便歧视他欺负他,使他饱受寄人篱下的痛苦与屈辱。师兄六岁那年,有一天吃饭时,小小堂弟恶作剧的向他的饭盆里撒了一把土。小庞涓忍无可忍,大嚎一声,将小堂弟猛然一推,小堂弟却恰巧撞在了廊下石柱上,惨叫一声,顿时鲜血满面叔母闻声赶出一看,回转身便抄了一把菜刀,疯狂的向小庞涓砍来庞涓拼命逃跑,叔母拼命追赶。追到一道悬崖边上,小庞涓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呼哧呼哧喘息着高喊:“再要过来,砸死你”疯狂的叔母愣怔了一下,虎吼一声,挥舞着菜刀便冲了上来小庞涓眼睛一闭,奋力一推那块年久松动的大石,只听轰隆隆一声,大石竟是夹泥带土的滚了下去,无巧不巧,恰恰将叔母压翻在地小庞涓愣愣怔怔的走到叔母面前,狞厉的吼叫着,“叫你欺负叫你欺负老天杀你”拣起掉落在旁边的菜刀,照着叔母便连连猛砍一阵,又朝着鲜血淋漓的叔母啐了几口,便慌忙逃窜了及至老师在深山里发现庞涓,庞涓已经是一个在山林里生活了一年多的小野人了,爬高蹿低的与鸟兽争食。孙膑还记得,当老师有一天带回一个那个浑身长毛的“大猴子”时,那“大猴子”的眼光让他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后来,当他知道了师兄这些身世故事后,孙膑内心不禁生出一种深深的同情。从此,孙膑没有与庞涓师兄争究过任何一件利事,也深深理解了师兄酷烈的功名之心。

相比之下,孙膑却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孙武。那孙氏祖居齐国东阿,后又迁徙甄城,本是姜氏老齐国的书吏世家。传到孙武,却是酷爱兵事,便利用书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将当时视为圣典的太公六韬与司马穰苴兵法抄回苦读。那太公六韬乃周武王开国统帅、齐国始封国君姜尚所撰,可谓当时最为古老的兵学圣典。那司马穰苴兵法则是齐景公时代的名将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马,所以人称司马穰苴。这是距离当时最近的一部兵法。孙武精研完两部兵法,便请辞书吏之职,到齐国的上将军府做了一名小司马。军旅磨练了整整六年,见识大长,也领兵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可就是因为出身低微而不能晋升。一气之下,孙武便逃军隐居八年,自己写了兵法十三篇。一经示人,竟是传抄天下,声名鹊起。但是,孙武总感到自己没有统率大军的实战功绩,对于一个兵家之士,总觉得大是憾事。为了一酬宿愿,便决然南下,到了吴国。

当时的吴王正是刚刚杀死吴王僚,而夺取王位的公子光,时人称为吴王阖闾。这阖闾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无贵族门第恶习。先是用著名刺客专诸杀了吴王僚,后又重用了逃离楚国的“叛臣”伍子胥为上将军,闻听孙武来齐,便欣然接见。阖闾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经读过了,只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训练军队。大凡真正的名将,第一本领就是能够练出一支精兵,而后才是战场本领;不能练兵的将领,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名将的。孙武自然知道这一点,那司马穰苴兵法本来就是着重讲训练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却很少专门讲训练军兵,倒不是孙武不重视训练,而是认为训练军队只是为将的基础,他的志向却是更为高远的用兵智慧。大约阖闾看十三篇少谈勒兵,便要试试孙武的勒兵之能。孙武自然爽快的答应了。

谁知阖闾却给孙武出了个难题,要他当场训练女人,而且是宫女嫔妃

当一百八十名宫女嫔妃喜笑颜开的站在孙武面前时,坐在高台上的阖闾君臣都笑了起来。作为吴王的阖闾,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想让孙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过自信而已。而孙武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只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确的回答了吴王阖闾,“可试以妇人。”实际上,谁也没有相信他,包括那个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各令一名吴王宠姬为队长,持戟站于队首。而后孙武开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们知道前心、后背与左右手吗”一片莺莺燕语,“知道也。”孙武高声道:“那好。我叫向前,你们都要盯住队长的心我叫向后,你们都要盯住前面人的后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没有”又是一片一片莺莺燕语,“明白也。”于是孙武象在军中一样,两边设置了斧钺仪仗与金鼓令旗,又反复将了几遍口令,于是宣布抡响战鼓,令旗一挥,高喊:“向右”宫女嫔妃们却东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连高台上的阖闾君臣也大笑起来。

孙武高声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便停了下来,又再三讲了几遍口令。然后下令抡动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谁知宫女嫔妃们又是轰然大笑。孙武肃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执法,吏士之罪。队长当斩”便喝令两边斧钺手绑起两名吴王宠姬,推下斩首。吴王阖闾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内侍飞马传令,“本王已知将军勒兵之能,请不要斩首两位宠姬,本王离开她们,食不甘味啊”谁知孙武却正色拱手道:“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斩首两位宠姬。片刻之间,血淋淋的长发人头捧来,全场都瞪圆了眼睛,宫女嫔妃们惊恐得竟是大气也不敢出。孙武另换两名年长宫女为队长,大鼓再响,令旗一挥,竟是步伐整齐,中规中矩,毫无差错,直看得全场鸦雀无声

孙武禀报吴王,“勒兵已成,我王请检阅。但有军令,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阖闾哭笑不得,“罢了罢了,我如何能看”

孙武淡然笑道:“闻吴王有大志,原来却是徒好虚言,不能用其实也。孙武告辞。”

阖闾恍然警悟,连忙站起来紧赶几步肃然躬身,“本王错失,请先生鉴谅可也吴国兵事,尚请先生不吝赐教。”

从那时侯开始,孙武便做了吴国统兵大将。可是,孙武最辉煌的战绩也只有一次,就是千里奇袭楚国,以五六万之众五战五胜,几乎要消灭了楚国。若非阖闾早逝,太子夫差与孙武不和,孙武也许还会有更大的功业。夫差即位后,生性恬淡的孙武便隐居了。他本是一个清醒深思又极善于总结的高士,临终前给他的后人留下家律:“但凡孙氏后裔,建功立业者,得止且止,贪功者丧身。”

孙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有着不肯埋没自己却又明智散淡适可而止的传统家风。孙武之后的孙氏族人,其所以没有一个天下闻名的杰出人物,不能说和这样的家族遗风没有关联。正是这种遗风,形成了孙膑谦和恬淡的性格。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家世,庞涓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孙武的后裔,只是对他的渊博灵慧常常感到惊讶,常常叹息着说:“如此兵家智慧,如何便生在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师弟身上”每次都引得孙膑一阵大笑。孙膑感慨师兄的苦难身世,对师兄的处处争先的禀性毫不感到别扭,反而是时时事事的谦让,因与自己性格相合,却也没有显得丝毫的做作,倒是与师兄处得特别融洽。久而久之,便有人说他们师兄弟是“刚柔相济,天做之合。”奇怪的是,老师却从来没有对他们的友情做过评判,最多只是笑笑而已。现下想来,孙膑对老师的先知当真感到了不可思议

到了魏国,他们遇到了当时正在为没有名将而苦恼的魏惠王的隆重礼遇。由于出乎预料,庞涓是非常的惊喜,非常的激动,整整对孙膑诉说了一个通宵,全部是如何为魏国打天下的宏大谋划,竟没有问一句孙膑在魏国将如何打算庞涓的口气神态中透漏出一个鲜明的消息报效魏国,庞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魏国的军权是庞涓一个人的孙膑何等灵慧,自然是觉察到了这种强烈的潜台词。孙膑记得自己当时笑着说:“师兄啊,魏国很器重你,我看也用不着到齐国去了。我们还是原来谋划,我回齐国。老家族人还有许多事儿等着我呢。”庞涓高兴得大笑了一阵,“好明日到十里长亭,我为师弟饯行。说不定啊,我们日后还要联军作战呢”孙膑也笑了,“那可未必,倒是两国交兵的时候多一些呢。”“哎呀,师弟。”庞涓恍然正色问:“果真如此,你如何应对”孙膑坦然道:“那还用说各有其国,各为其主,私情不扰国事嘛。”庞涓长长叹息了一声,“是啊,不能两全也。”便卧在榻上不再说话了。

也许是天意,他们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

第二天清晨,当孙膑已经在收拾简单的行囊时,驿馆外马蹄声疾,没想到竟是魏惠王亲自来到庞涓连忙迎了出去,魏惠王却是脚步匆匆边走边问:“庞涓啊,先生呢可不能让他走啊。”庞涓一怔,“先生但不知,大王所问何人”“何人孙膑啊”魏惠王哈哈大笑,“我也是方才知道的,孙膑是孙武的七世孙啊,名门大才呢,你这师弟呀,了不得”说着已经匆匆进门,向孙膑便是深深一躬,“魏罂敬贤不周,尚望先生鉴谅。”孙膑愕然,竟忘记了扶住魏惠王,“魏王这,这是何意”魏惠王豁达的笑了,“先生啊,这些探事斥候忒苯,本王也是刚刚知晓的,多有怠慢了。”说着便又是深深一躬。孙膑这下倒是连忙扶住,“魏王,在下正要告辞,不知魏王所说何事”“先生好诙谐也”魏惠王大笑,“先生乃孙武后裔,名门出大才,魏罂如何能放先生请先生回宫,魏罂为先生接风”

孙膑恍然大悟,却不禁生出一丝腻烦,他素来不喜欢张扬家世,更不喜欢以祖先名望获得器重,便淡淡一笑拱手道:“启禀魏王,孙膑只是孙氏旁支,不敢妄称孙武后裔。更何况才疏学浅,比我庞涓师兄相差多矣。不敢劳魏王大驾,孙膑要回齐国料理家事去了,就此告辞。”

魏惠王很能转圜,拱手笑道:“先生谦恭礼让,更见高才美德。鬼谷子门生,魏罂可是求之不得,哪敢放走庞涓孙膑,都是本王的佳宾,先生请。”

庞涓一时尴尬难堪得无地自容。突然,他觉得孙膑欺骗了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显赫家世,却偏偏在自己即将被委以重任时“泄露”家世,使他凭空受到冷落,其心机何其深也刹那之间,他对贵族子弟的本能憎恶油然而生,满脸涨得通红但是庞涓死死的咬牙忍住了,他知道,这正是自己的又一个悬崖时刻,必须忍耐。他长长的喘了一口粗气,借着魏惠王的话头,上前挽起孙膑的手笑道:“师弟,走啊。魏王求贤若渴,师弟如何自居清高,却是少了礼数”魏惠王高兴的笑了,“然也然也,庞卿端的豁达。先生请。”

孙膑只得去了,心里却老大不舒坦。

魏惠王大是高兴,席间立即正式册封庞涓为上将军,孙膑为上卿。在魏国,这两个职位的爵次是同等的,只不过上将军是军权,上卿则是综合性的国政大权,几于丞相接近。庞涓立即谢恩受封了。孙膑却坚辞不受,只是答应留在魏国给师兄襄赞一段军务,不敢受职。魏惠王虽然老大不悦,却也不好勉强,只得暂时拜孙膑为客卿。

孙膑记得很清楚,那晚回来,庞涓就早早歇息了,没有与孙膑再说一句话。孙膑却在庭院里徘徊了半宿,直到刁斗打了四更,才去了卧榻躺下。

为了扶助已经被封为上将军的庞涓尽早站稳脚跟,然后自己也可以安心离开,孙膑全力为庞涓赞划军机,有时即或当着魏王,也直言不讳。想起来,阴谋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孳生的。阴谋开始的细节和过程,在孙膑的记忆中已经不清楚了,可以说,那是被后来的巨大灾难所带来的痛苦淹没了。他睿智明晰的心海里,惟独留下了两片深深的烙印魏惠王不想让齐国拥有与庞涓相匹敌甚至超过庞涓的兵家大才,这是阴谋的根基;庞涓对他的才华,甚至对他的家世的忌惮,以及对他的“深沉心机”的憎恶,是阴谋的枝叶。没有魏王的默许,庞涓不可能对他这样的名家实施公然的陷害和残酷的膑刑没有庞涓的撺掇权术,魏惠王则不可能视他为“魏国的威胁”。

在被监禁并被残忍的挖掉膝盖骨时,孙膑对陷害阴谋都一无所知。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他的心智完全懵懂了。他的狂乱失态、呼天抢地与语无伦次的辩解,自然的被当作“惊吓失心”疯了真是上天佑护啊。否则,陷害必然还将继续,直到他生命消失。从庞涓轻蔑的大笑中,孙膑突然悟到应该继续疯下去。于是,他真的疯了,没有冷暖,没有饥饱,没有廉耻,没有尊严,象猪,象狗,象乞丐,傻漫漫直愣愣的游荡着。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天赋智慧与无与伦比的悟性神奇的复活了。当他在寒风料峭的冬夜,遥望着深邃苍穹灿烂的星斗时,阴谋的孳生伸展,竟象图画一样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样清楚,就象他对战场风云的洞察。他的智慧告诉他,面对阴谋迫害,他只有以坚韧的意志和最荒诞的方式求得生存,伺机逃走。

十载寒暑,终于被他等到了一个机会,齐国使臣将他秘密的带出了魏国

“先生,齐王看望你来了。”

轮椅转了过来,孙膑看见田忌和一个红衣高冠的人站在院中,那肯定就是赫赫威名的齐王了还没等孙膑行礼,齐威王已经走过来深深一躬,“先生受苦了。”孙膑拱手做礼,“病残之躯,不能全礼,我王恕罪。”齐威王豁达的笑了,“先生不必拘于俗礼。从今日开始,先生不必对任何人做礼。”眼睛一瞄,却看见了旁边的“山川地形”,惊讶笑道:“敢问先生,这是观赏么”田忌走过来一看,也大为惊讶,“先生何时所制”孙膑微笑道:“闲来无事,我指挥两个使女堆砌的。”

“我王,先生做的是魏国山川地形”田忌兴奋的指点着。

齐威王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先生在揣摩战事”

“习兵之人,陋习也。”孙膑谦逊笑答。

“先生,魏国已经大举进攻赵国,同时在巨野泽北岸屯兵八万。先生对此有何高见”齐威王倒是开门见山,谦恭求教。

孙膑淡淡一笑,“噢,终究是开始了。”他一点儿没觉得突兀,侃侃道:“魏国攻赵,是吞并天下第一步。赵成侯新丧,太子刚刚即位,魏国抓住这个时机,显然想一举灭赵。以赵国目下之将才兵力,绝非魏国对手。近日之内,赵国必然要向齐国求救。”

“齐国当如何应对”

孙膑微微一笑,“敢问齐王之志若何”

“先生何意”

“齐王若满足于偏安东海之滨,则赵国可任其自生自灭。齐王若志在天下,则赵国存亡事关重大。”孙膑笑着顿住了。

齐威王拊掌大笑,“东海一隅,窝得人心慌呢。”

孙膑点了点头,“齐王须知,赵为大国,可使魏国增加六百余万人口、一千余里国土。赵国一灭,燕国与中山国便失去屏障,魏国可顺势攻灭。那时侯,整个大河之北,直到阴山草原与辽东海滨,纵横万里,皆成魏国,其势将难以阻挡。”

“先生之言,洞察深彻。上将军荐举先生为齐军统帅,筹划救赵之战,恳请先生万莫推辞。”突然之间,齐威王说出了来时尚有犹豫的决断。孙膑的短短剖析,已经使他感到了这位兵家名士并未因这场人生灾变而心智衰颓,他的智慧依然在熠熠闪光,而且更有了一种老辣洗练的成熟与深沉。历经劫难而身负大任,这种人绝不会误事这便是齐威王在瞬息之间的判断。

孙膑依旧是淡淡微笑,“臣致力兵学,自当为祖国尽忠效力。然则,我王需听臣一言。”

“先生请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