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那坑系仙侠女主

关灯
护眼
第252章 夏王朝那点儿事:以少胜多的难题(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他说要以给夏正阳培养势力为借口,实为惠帝(二皇子或五皇子)招揽天下英才。他又说,他还可以让这所谓的招揽变成吴丞相(摄政王)的罪证把柄。

惠帝不信他的鬼话也没关系,只要让他产生兴趣,让他产生戏弄他的心,他就能暂时放他们离开京城。

只要离开京城,只要他们做出了成绩,让惠帝看到推倒摄政王的希望,他不自觉的就会给他们当靠山。

惠帝无能又变态?没关系,只要拿捏住他最渴望的东西,再疯的畜生也能任你驱使。

成功拿捏住了皇帝,赵俞坤他们在摄政王和吴丞相那里就有了更多话语权,他们给的助力也会越多。

其实摄政王想拉拢赵俞坤也是有原因的,赵俞坤虽然出身卑微,但他是货真价实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不然以他的身份怎么成为象征皇帝脸面的御林军。

只可惜这么有能耐的人,偏偏一门心思在一个永远都得不到的女人身上吊死。

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赵俞坤爱林姣娘如生命,所以林姣娘留在了她一心想要逃离的魔窟里,一方面为了迷惑众人,另一方面竭尽全力为夏正阳铺路。

赵俞坤的目的是让夏正阳当上皇帝,但他没有刻意培养夏正阳怎么做一个高贵的皇帝,他一直坚持教他读书习武,还每天督促他习字,更带着他体验最普通的百姓的生活。

夏正阳在赵俞坤的陪伴教导下,他看过美景,品过美味,经历过世间最美好的品格,也见识过最黑暗的人性,他知道世间有数不清的无奈,也有无法对抗的天灾,还有成因五花八门的人祸。

夏正阳九岁离京跟随赵俞坤四方游历拜访,十五岁时独自一人到了北方边陲小城筑幽城。

筑幽城再往北走不远就是原来的西河部落领地,一年前西河部落被刹罗部落吞并,半个月前刹罗王亲自率兵挥师南下,他扬言要在四个月内攻进夏惠帝的皇宫。

筑幽城的守备将军袁武锋中饱私囊吃空饷,对外号称雄兵十万,实际只有三万老弱病残。

刹罗王的铁骑还没到,得知消息的袁武锋就带着多年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跟亲信连夜跑了。

筑幽城的府尹乔维翰不忍看着百姓被屠杀,他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打开城门向刹罗王投诚,勉强保住了城中百姓的性命。

江湖游历六年,夏正阳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能人异士,只是他们看重的不是他这个皇子,他们钦佩敬仰的是赵俞坤。

外族入侵对于百姓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于夏正阳他们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机会。

为了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赵俞坤按照摄政王的指令,让夏正阳孤身前往情况不明的筑幽城。

赵俞坤让夏正阳想办法在三个月内将刹罗人赶回他们的老家,他则带着他搜集来的人才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夏正阳要做的事情难如登天,赵俞坤的任务也危机重重,他必须要确保他带回去的每个人都能取得三方人的信任,他们还不会出卖背叛他赵俞坤。

除此之外,他还要保证远在筑幽城的夏正阳能做到一战成名,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抓住兵权的尾巴。

只有抓住了兵权的尾巴,他们才能将更多的兵权收拢到自己手里,毕竟从某方面讲,兵权即王权。

赵俞坤在京城如履薄冰,夏正阳在筑幽城九死一生。

虽然刹罗向夏朝出兵的事情处处透着古怪,但孤身一人在三个月内把兵强马壮的刹罗兵马打回他们老家,这对于夏正阳来说都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夏正阳还是去了筑幽城,赵俞坤早就将他们的打算告诉了他,虽然他不想当皇帝,但他想救边关的百姓,他不想用大夏百姓的性命赌。

夏正阳到了筑幽城才知道,忍辱负重的乔维翰早就因为想保护百姓而被留守在这里的刹罗小将军下令吊死在城墙上,连他的家人也没能幸免于难。

城楼上吊着一排硬邦邦的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都一丝不挂遍体鳞伤残缺不全,夏正阳甚至无法分辨谁是乔维翰。

筑幽城门口有一队刹罗士兵看守,进城的人寥寥无几,出城的人浩浩荡荡却名额有限。

夏正阳只看了一眼高处的尸体就收回了视线,他将鼓鼓囊囊一荷包银子都塞给了负责看守城门的小头目,他说他要进城接探亲的娘子。

看在银子的份上,小头目放他进了城。

进城后的夏正阳没急着行动,他花了些时间熟悉这座边陲小城,了解了不少留守刹罗军的事情。

留守筑幽城的刹罗小将军名叫蒙脱,刹罗王的独子,是个桀骜不驯又自大的年轻人。

刹罗王给蒙脱留了三百骑兵,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西河部落的人,他们全是最普通的士兵,没有一个人任一官半职。

乔维翰被吊死后,蒙脱就让袁武锋以前的军师侯奎担任府尹一职,让他想办法收集粮草和女人。

大夏朝的将军不都是袁武锋那样的酒囊饭袋,可以说除了筑幽城,刹罗王南下的路异常艰难,他们五万人现在还在百里外跟锦邬城的守军死磕。

夏正阳查了那么久,始终没有查到筑幽城那三万守军的下落,要不是不止一个人赌咒发誓说这些守军真的存在,夏正阳都要怀疑袁武锋本来就是光杆将军。

百姓们的各种猜测夏正阳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那三万守军到底藏在哪里?

老弱病残也没关系,挑挑拣拣总能挑出几百个还能上阵杀敌的士兵,最不济,还能找出几个会领兵打仗的人。

不管夏正阳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他都需要人手,虽说史籍上有一些以少胜多的例子,但没听说过一个人胜五万人的例子。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