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明朝第一航海家

关灯
护眼
第281章 沧州之战(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燕军过了通州,在夏店驻兵。

朱棣密令都指挥徐理、陈旭等人先行南下直沽,建造浮桥。

十月二十五日,朱棣率领燕军再次折返通州,沿着运河向南行军。

燕军诸将到此感到困惑,有人询问道:“殿下,我军不是要东征吗?怎么又折返回来,向南行军呢?”

朱棣想要偷袭沧州的计划并没有告诉众人,只有张玉与朱能知道。

朱棣一本正经道:“本王夜观天象,天上又两道白气,从东北指向西南。古书说‘执本者胜’。天象显示,不利于东征,只有向南征伐才有利。”

除了张玉与朱能默默点头,其他诸将互相看了看彼此,有些摸不着头脑。

朱棣看向旁边的卜卦者:“金忠,你卜的卦象显示怎么样?”

金忠回答到:“回殿下,卦象与殿下所看的天象一致,向南行军大有益处。”

“嗯,那我军就改道向南。”

朱棣与金忠一唱一和,诸将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却不敢再质疑。

天象和卦象都这么说,那就是天意。

古代的人普遍都比较迷信,对于卜卦与天象之说十分重视。

卜者金忠原本是一个穷人,少年时喜欢读《易经》,擅长卜卦,常在街上给人算命。他与相士袁珙、道衍和尚认识,被道衍和尚推荐给燕王朱棣,进入燕王府成为纪善。

靖难起兵时,金忠就是起义时的卜卦者。后来,朱棣令他守通州。

如今,朱棣与金忠再度合作,自然是天衣无缝。

燕军出了通州,沿河南下,直抵直沽。

先前,朱棣已经秘密命人搭设了浮桥,所以从直沽直接渡河,不做停留,继续南下。

驻守沧州的南军都督徐凯获得的情报是燕军出兵东征辽东,他正在派兵伐木,重新修筑沧州城,根本没有注意到燕军的南下意图。

燕军从直沽南下,昼夜兼程,直扑沧州城。

一路上,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只是在盐仓遇到了数百警戒的骑兵,全部被燕军就地消灭了。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八点左右,燕军已经秘密潜伏到沧州城下。

此时,刚过饭点,修筑城墙的沧州守军刚刚吃完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

沧州土城下,许多士兵都没有穿盔甲,甚至连兵器都没拿。他们有的扛着木桩,有的在推着小木车运土,有的则在砌砖。

守城的士兵们与征调的民夫在沧州城的工地上一起干活,一片热火朝天,竟没人注意到燕军已经兵临城下。

郑海与冯致远带着沧州城中潜伏的飞龙卫,混进了修筑城墙的民夫队伍。

郑海与冯致远两人一起扛着木头,走向城墙边。

一边走,冯致远一边低声问道:“公子,我们都准备好了,要选择哪个方向?”

郑海扶了扶扛在肩膀上的木头,扫了一眼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悄悄回头:“东北方城墙上的守卫最为薄弱,就那里。”

“你们两个站在那里,嘀咕什么呢!”一名守城的士兵指着郑海,大声喝道,“还不快把木头搬上去!”

“好的,军爷!我们这就上去。”

郑海应了一声,与冯致远一起扛着木头,走上城墙。

沧州土城墙上有积雪,在众人来回踩踏之下,泥土与化开的雪融合在一起,显得泥泞而湿滑。

低着头,看着脚下的台阶,一步一步踩着前面的人留下的脚印坑子,缓缓前行。

郑海脚上的布鞋被泥水浸湿了,脚底一阵冰凉,踩着柔软的黄泥,鞋子黏着一大坨泥巴。

“注意地滑,慢些走。”身后的冯致远提醒了一句。

郑海回应道:“慢慢走,听口号,我来下口号。”

“好嘞!”冯致远应了一声,又大声道,“后面的兄弟们听好了,跟着我们的口号来,一步步来。”

郑海大声喊出口号:“一二一,一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