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过

关灯
护眼
第164章 道由心生(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有人认为阴阳家在政治伦理上倾向于儒家。其实大错特错,在政治伦理方面,阴阳家在并不赞同赞同儒家的仁义学说,阴阳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和道家相一致,儒家鼓吹的“仁”“义”其实是“有为”,积极作为,有目的而为,行动的目的性很强,《道德经》云“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仁”“义”这种“东西”会使人自我蒙蔽,不得开悟,象儒家那样积极倡导“仁”“义”,蒙蔽大众认知的理论是违背天道的慢性毒药。

孔子向老子求学,只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儒家学说只是道家精神中的一个细枝末节,不值一提,儒家学说给大众洗脑是为社会统治阶层服务,这样才能取悦于君王,赚得立足之地,提倡君臣上下六亲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与道家精神背道而驰,乃灭亡之论。

阴阳家思想是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体系,它不仅关注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不断通过这些规律来解释和指导人类社会及个人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有人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发源于“道家”,其实不然,阴阳家理论相对于道家理论,显得更朴实无华,贴近现实,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中的实践总结,道家则是对阴阳家理论的总结升华提炼,去繁从简,去伪存真,显得“包罗万象、至真化一”。阴阳家的驳杂与道家的精简相辅相成,互相包容。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浩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唯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哲学应当服务于社会变革和进步。这种实践性使得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阴阳五行不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他如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悄悄沐浴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默默渗透进人的思想,改造人的认知,日月乾坤、寒暑雄雌、昼夜阴阳、日用而不知象。

阴阳五行说具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外在特征,但其实是唯心主义的内核,对天地万物的起源,老子是从道开始认识到的,”有了这个道,宇宙的秩序就建立了,这个秩序就是统领宇宙万有的一,有了这个一,代表天地父母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就诞生了,有了天地父母阴阳就产生了承载二者的气(子),气抱阴阳构成了三,由这个三生成了宇宙万物,所以老子接着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三的含义是气包含阴、阳,万物是由阴、阳、气三者所成就的。

道从何来?

道或许是一种物质,或者是法则,或者是规律,或许是能量。

《道德经》三十二章云:“道常无名,朴,虽小……”老子有时候称它为“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德经》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里老子又称道为“大”“逝”“远”“反”。《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在这里老子又把“道”称作“橐龠”,晋 陆机 《文赋》:“同橐龠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橐爚 ”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此处以此来比喻“道”生万物如同风箱之一吸一呼,一虚一实。

老子《道德经》传世久远,阐述了“道”由“心”生。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